樹屋的隔壁就是德記洋行, 相關歷史在上篇的樹屋( blog.yam.com/citi/article/55560050  )已經提過, 這裡就不累述了. 德記洋行現訂為三級古蹟, 1981年...

做為一個展館來說, 這裡的陳設乍看之下有點粗糙, 不過導覽的葉老師跟我們說, 這裡的蠟像皆出自名師之手, 算是相當精緻的蠟雕作品呢! 老師當時有講出一個名字, 只是我現在時在忘了~^^". 剛剛估了一陣也找不到相關資料, 以後查到再來補吧!

館內大部分地方都禁止攝影. 文史展示的部分, 主要是介紹荷據時期的先民史, 包括荷蘭人的勢力範圍, 統治方式, 漢人的生活, 以及當時的進出口貿易內容( 台灣那幾年最大的出口品居然是梅花鹿的鹿皮!! 每年上萬張!! ) . 這段歷史在我20多年前的歷史課本裡, 幾乎是一片空白, 近幾年隨著台灣主體意識的抬頭, 再加上相關史料大量出現, 荷據時期好像漸漸成為台灣史裡的一門顯學了~.



荷蘭降書


鄭荷之戰最後是荷蘭人投降, 遞交降書後自此撤離台灣. 記得幾年前在公視看過相關的紀錄片, 片終引用荷蘭降書的第一句話作為結尾: " 雙方自此消弭一切仇恨. "  這段話看得我當時熱淚盈眶. 19世紀的殖民政策, 真正得利的只有殖民國家的集權者, 殖民地的原住民何辜被剝削? 而駐守於殖民地的殖民國官員鎮日生活在異族憤怒與反抗的陰影之下,又何嘗不是一種犧牲?


< 荷蘭隊受降圖>



離開德記洋行,  我們穿過對街來到西門國小, 這裡最早是英國領事館,
後來日據時代專供日本子弟就讀的安平尋常高等小學校, 從天后宮遷校於此 , 民國34年光復之後, 改制為西門國校, 最後更名為西門國小. 我在網路上剛好找到一張老照片:

圖片來源: http://www.5819375.idv.tw/phpbb3/viewtopic.php?f=5&t=12720&start=20

這張照片中, 左邊是德記洋行, 右邊就是西門國小舊址, 當初的英國領事館. 照片裡的河道, 今天已經變成馬路了.
台灣曾經有三座英國領事館, 分別是安平英國領事館, 台北淡水的紅毛城, 以及高雄西子灣的打狗英國領事館. 今天唯獨安平這棟今日完全不復存在, 相當可惜.
越過西門國小, 我們經過充滿濃濃日式風味的台鹽宿舍, 可惜時間太晚, 它已經關閉了; 鄰近就是東興洋行, 雖然它的場地和展示內容不若德記洋行那麼豐富,  我一直很喜歡它整個建築的結構, 色調, 與建材. 現在的東興洋行似乎是委外經營成露天小館, 造訪的當天有現場樂隊在演唱, 不過.... 在這種古意盎然的地方用擴音器大唱流行音樂.... 實在讓人不敢恭維~~.
接下來,我們穿過幾道狹小的巷弄, 來到王雞屎洋宅.



回來查資料才知道, 這拍到的是洋宅的背面~. 洋宅的正面面對的是一條極小的巷子, 反而它的後門面對的是一條大路, 這樣才方便運輸卸貨. 王雞屎先生在日據時代當年以承攬日本鹽業的運輸與包裝而致富, 據說在他出生之前, 家裡好幾個孩子都早么, 好不容易盼來這個寶貝, 他的父母說甚麼也要保住這個孩子( 咦? 這個語態很像電視新聞裡常用~~ ^皿^ ), 以前人認為幫孩子取的名字越是低賤越是好養育, 所以..... 王先生的名字.....就在父母殷切的期盼之下取成這樣了~~  ^^"
話說王先生當時不但是富商, 據說他本人也相當樂善好施, 在地方上名聲很好, 這座樓房當年是安平地區最高的建築物, 曾經為了躲避二次大戰期間的轟炸而漆成黑色, 時值今日都還能看出重漆的痕跡.
接下來, 葉老師帶我們走進一條非常可愛的小巷;



 

走到這裡其實我有點兒迷路了, 說不出這裡確實的地址; 不過這個小巷實在太美太可愛了, 簡直就像是從廣告片裡剪出來的畫面啊!




住在這裡的人家, 也很有品味地把這裡維持得如詩如畫~




牆角這叢植物, 要維持得這麼美, 需要主人多麼用心的照料啊!


走在這個美麗的小巷, 我看到住在這裡的人, 是這麼用心地持守著他們的家園. 這是在成天嚷著要都更的台北城裡很難遇見的一份情感.



巷子的盡頭是一處小小的空地, 老人與孩子們在這裡或坐或聊或嬉戲 , 很像義大利電影裡那處總坐著幾位老人的小廣場.




嬉戲的孩子, 跟這處景緻好合拍~





順著小巷繼續走, 有一處打水機, 孩子們就跑去玩~




這處門楣上有著安平風獅爺的房舍, 居然是解說嚮導葉老師小時候住過的房子!




看著昔日成長的老家變成今天這樣的景像, 想必葉老師在講解之餘, 心中另有一番複雜的感受吧? 不過即使今天我們看到的只是老屋風華不再的身影, 它依然非常的美啊!!




不知道當初的房子是否已是磚房, 重修之後可以看見原先的門與窗台仍保持木製的模樣, 並非現今常見的金屬框.




泥作的牆壁混入蚵殼, 這是前人充分珍惜善用身邊各式資源的印記~




掛在門楣上的, 是著名的安平劍獅. 當年清朝的水師軍人(海軍?!)會把配備的獅頭盾牌與刀劍掛在門口附近, 以嚇阻盜賊, 日後人們於是把獅頭盾牌與刀劍繪製成門牌, 掛在門楣上, 希望能化煞避邪, 消災解厄.
獅子的額頭上寫了"雨漸耳"三個字, 印象中導覽的葉老師提到這三個字有震雷雨斬鬼邪的意思, 後來在網路上查了資料, 才發現這隻中興街44號劍獅非常的有名呢! 這裡有位作者對它做了一番仔細的說明: papilio0204.pixnet.net/blog/post/1465567




在安平老街曲折蜿蜒的巷弄間, 接下來我們走過建於日據時期的安平長老教會禮拜堂.  仳鄰在這處林立各式廟宇, 劍獅像, 與風獅爺泥塑的巷弄間, 安平禮拜堂顯得一點也不突兀, 畢竟那份守護安平人的心意, 大家都是一樣的啊!

禮拜堂的對面就是海山館, 這是清朝為往來台海兩岸的軍人所設立的臨時休憩所, 目前列為三級古蹟.


古宅裡總會有幾處貼滿花磚的小門或通道, 非常可愛~



佇立在海山館屋頂的風獅爺~


在海山館的屋頂, 還可以在山形牆的兩側看到有S形的鐵錨,
用來固定屋樑, 印象中葉老師提到這並非閩南常用的工法, 很可能是安平當地的師傅跟荷蘭人學來後改良的~



海山館經過修復之後, 目前由市政府委外經營, 經營的團隊用可愛風的形式重新包裝海山館的形象, 也設計了許多劍獅公仔在販賣部出售~

   


園裡也隨處可見許多大型的劍獅公仔, 孩子們很開心的去玩耍拍照~




走出海山館, 這趟安平老街之旅也接近尾聲了, 雖然天色漸晚, 但幾處留存舊日風華的角落, 還是讓人不覺一次又一次慢下腳步.





這裡似乎已改建成一處民宿. 門前紅磚上的小獅子仍然用著樸拙的表情, 護衛出入安平的人們平安 .








從巷子走出來,  眼前就是安平老街夜市. 整場導覽就在這裡告一個段落. 整整三個多小時的導覽, 我們光是聽講跟著走就已經疲態畢現, 葉老師完整又認真的解說實在太讓人佩服了!! 真的要用力的再一次謝謝葉老師~! 跟老師道別之後, 其實我們一行人也都累得沒有心情去逛夜市, 一致同意先坐下來好好吃頓台南頗負盛名的小吃, 先補充體力再說!!



這裡是安平夜市的陳氏蝦捲, 復古的裝潢和道地的滋味, 整個真是太讚了~!! 彈珠汽水也是一定要的啦!!




走出蝦捲店, 面前有讓孩子玩泡糖的小攤子, 做法是把小蘇打粉加進砂糖漿裡, 再快速攪拌作成像包子那麼大的糖球. 其實我還真的沒看過這種玩法, 小孩們更是看得眼睛都發直了, 那就.... 大家來玩玩看吧~

     

在老闆的幫忙之下, 成功率還蠻高的~.



這裡的小七也沾染上老街的氣息~
    


最後要離開延平老街時, 看見這位風獅爺威風地站在屋簷上, 俯看夜市裡息攘往來的人群; 即使百年流轉在他面前都只是轉瞬繁華, 風獅爺仍然倨傲地屹立著, 想來是不曾忘記身負守護此地百姓的責任.    



台南就是如此備受護佑的一個地方. 這是真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i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