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基本上我是個不敢看鬼片的人, 看過的鬼片用一隻手就可以數出來; 不過真要比較的話,  綜觀歐美泰中港韓, 我還是比較喜歡日系鬼片. 大部分的日系鬼片有著乾淨的灰藍色調, 簡潔的場景通常美得讓人屏息。

劇情大意是敘述一群參加校外活動的小學生集體離奇失蹤, 
數十年後, 孩子開始陸續回到村莊, 卻完全沒有長大,
一連串的神秘事件引來記者的追查(男主角是長得好像小田切讓的和田聰宏)
他自己也一步步陷入惡靈的威脅--.






電影的畫面有著日影一貫的清麗,
穿著制服的小學生在廢棄的村莊和景致優美的冬日山谷之間走動,
與入夜後騷動的惡靈形成很大的對比.
雨之町的原作者是奇幻小說作家菊地秀行,
他文筆慣常華麗細膩, 尤其擅長以史詩般的氣勢打造奇幻空間裡的妖獸鬥爭,
雨之町這種帶點鄉野傳奇小品倒是他少見的風格.
導演田中誠先前似乎並沒有鬼片相關的作品,
在敘事角度上處理得實在不夠細膩,
除了驚嚇之外,
片中出現一些若有似無的暗示,
在結尾讓很多觀眾都覺得故事沒有說清楚.    



男主角在採訪少女家虐事件中出場,
他本身也是在某種家庭虐待陰影之下長大;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
有些暴力是顯而易見,
但那些被包藏在所謂關懷, 所謂管教裡的暴力, 卻往往傷人最深.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長大能有所成就,
但問題是所謂的成就,
畢竟只是父母的價值觀.
一旦孩子違逆父母的價值觀,
家庭還有沒有他的容身之處?

寫到這裡, 不免覺得這些議題再深究下去,
實在比鏡頭裡那些神出鬼沒攻擊人的小鬼更讓人坐立難安..............



在這部電影中, 失蹤已久的孩子重新回到家中,
卻變得暴躁易怒, 稍有不順心就攻擊父母家人,
這段描述隱喻了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緊張的家庭關係;
電影中傳統村落裡的父母甚至以拒絕承認這是親生子女的方式來否定孩子,
( 劇中老人: 杜鵑幼鳥會偽裝成巢中的雛鳥, 騙取母鳥的照顧與餵食--. 這些回來的孩子不再是我們的孩子, 他們是躲藏在孩子身軀之內的惡靈 )
一旦否定掉親子關係, 村民們以自我保護為藉口, 開始攻擊孩子,
孩子在反擊之中完全墮落成魔道,
而ˋ這個村莊也因為時日以來的紛亂而漸成廢墟.


到底這樣的對立是誰造成的?
故事裡有個只剩惡魔殘驅的孩子, 原先他從男主角面前逃走, 
在劇終卻突然出現在一個溫暖的春日早晨,
他牽著疼愛他的父母雙手,
回眸的微笑純真得讓人心疼.
看到這個鏡頭, 我猛然想起很久以前在一本討論親子的小說裡,
看過這樣一段話:
如果你們給了我好的父母, 我就會給你們一個好的世界.


雖然不知道菊地先生在原著裡敘事的角度,
不過這樣一個題材, 的確觸動了許多可能,
綜觀來說, 導演在電影中處理這些暗示的手法實在太過粗略;
舉例來說, 像是那段杜鵑鳥的譬喻, 其實只是村民自圓其說的解釋,
卻讓很多人誤會那是電影的主旨;
導演如果能多設計一些場情節凸顯孩子變身惡靈的轉折與原因,
故事的結尾就不會收的這麼薄弱.
畢竟這是一個蠻有意思的題材,
把它拍成了一部單純用來嚇人的鬼片,
真是可惜了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i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